您的位置: 问病网 > 科普文章 > 正文

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7-02 06:54:1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 是一种由于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钠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受抑制的内分泌疾病。它是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如何发生的?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发生主要与肾上腺皮质病变有关,根据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醛固酮瘤(Conn综合征)

  • 常见人群:中年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

  • 原因

    • 肾上腺皮质腺瘤自主分泌醛固酮,不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调控。

2.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常见人群: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但以中老年为主。

  • 原因

    • 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醛固酮分泌增多,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3.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

  • 原因

    • 遗传因素导致,如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4. 肾上腺皮质癌

  • 原因

    • 罕见,肿瘤自主分泌大量醛固酮。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典型症状

  • 高血压:多为中重度,难治性高血压。

  • 低血钾: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多尿、夜尿增多。

  • 代谢性碱中毒:由于醛固酮促进氢离子排泄。


诊断方法

  1. 筛查试验: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升高。

  2. 确诊试验: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等。

  3. 分型诊断:肾上腺CT或MRI、肾上腺静脉采血(AVS)。


治疗原则

类型治疗方法
醛固酮瘤手术切除(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药物治疗(螺内酯、依普利酮)。
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糖皮质激素治疗。
肾上腺皮质癌手术切除+化疗。

如何预防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定期体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

  • 低盐饮食。

  • 避免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甘草制剂)。

关键点

  • 难治性高血压需警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若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推荐阅读

如何预防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生?

预防哮喘持续状态的发生预防哮喘持续状态的关键在于有效控制哮喘,减少急性发作的风险。以下是详细的预防措施:1. 规律用药控制性药物:如吸入糖皮质激素(ICS)、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需每日使用。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详细]
2025-07-03 08:13:14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方法哮喘持续状态的治疗需要快速、有效地缓解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同时纠正缺氧和酸中毒。以下是详细的治疗方法:1. 氧疗目标:维持血氧饱和度≥90%。方法:通过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流量氧气。2.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β2受体激动...[详细]
2025-07-03 08:13:13

什么是哮喘持续状态?它有哪些危险?

哮喘持续状态的定义与危险性哮喘持续状态(Status Asthmaticus) 是指哮喘发作严重且对常规治疗(如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无反应,持续不缓解的状态,属于内科急症。若不及时处理,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哮喘持续状态的危险呼吸衰竭:...[详细]
2025-07-03 08:13:12

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如何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步骤和检查方法:临床诊断(初步判断)典型症状哮喘症状:喘息、气短、胸闷、咳嗽。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下降。体格检查听诊:双肺哮鸣音。其他:可能有皮疹...[详细]
2025-07-03 08:11:29

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治疗后如何护理?多久能恢复正常生活?

哮喘性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治疗后的护理与恢复指南急性期护理(治疗后1-2周)• 药物管理按时服用糖皮质激素,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使用吸入器时,确保正确操作。监测药物副作用,如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 呼吸训练每日练习腹式呼吸和深呼吸。使用呼吸...[详细]
2025-07-03 08:11:28
医院推荐更多
相关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