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7-08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 in Children) 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引起红细胞前体细胞(巨幼红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的贫血类型。这种贫血的特点是红细胞体积增大(MCV增高),但数量减少,同时可能伴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是如何发生的?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有关,这两种营养素是DNA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辅酶。缺乏时,细胞核成熟延迟,而胞浆继续发育,导致细胞体积增大,形成巨幼变。
1. 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
摄入不足:母乳喂养的婴儿若母亲维生素B12缺乏(如素食者),或辅食添加不当。
吸收障碍:先天性内因子缺乏(恶性贫血)、胃肠道手术(如回肠切除)、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
转运异常:转钴胺素II缺乏症(罕见遗传病)。
2. 叶酸缺乏的原因
摄入不足:饮食中叶酸含量低(如未强化奶粉喂养)、偏食。
吸收障碍:慢性腹泻、肠道疾病(如乳糜泻)。
需求增加:早产儿、感染、溶血性贫血。
药物影响: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甲氨蝶呤等干扰叶酸代谢。
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典型症状
贫血表现:苍白、乏力、食欲减退、心率增快。
神经系统症状(维生素B12缺乏特有):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震颤、深反射减弱,严重者可有智力倒退。
消化系统症状:舌炎、腹泻、体重不增。
其他:易感染(白细胞减少)、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
诊断方法
血常规:大细胞性贫血(MCV>100fL),可能伴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核右移)。
骨髓检查:巨幼红细胞增生,粒细胞系也有巨幼变。
血清维生素B12和叶酸水平检测:明确缺乏类型。
其他:甲基丙二酸(MMA)和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治疗原则
| 缺乏类型 | 治疗方法 |
|---|---|
| 维生素B12缺乏 | 肌注维生素B12(羟钴胺),后改为口服维持。 |
| 叶酸缺乏 | 口服叶酸,同时排查维生素B12是否缺乏(避免加重神经损害)。 |
| 病因治疗 | 如调整饮食、治疗原发病(如乳糜泻)。 |
如何预防小儿巨幼细胞性贫血?
孕妇及哺乳期母亲:保证维生素B12和叶酸摄入(动物性食物、绿叶蔬菜)。
婴儿: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的辅食。
高危儿童:如早产儿、慢性病患儿,需定期监测并必要时补充。
关键点
维生素B12缺乏可能引起不可逆神经损伤,需早期诊断治疗!
单纯叶酸治疗可能掩盖维生素B12缺乏,需谨慎。
长期素食家庭儿童是高危人群。
若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