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7-10 05:37:15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 是一种由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 toxin)引起的严重皮肤感染性疾病。主要影响新生儿和5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肾脏清除毒素的能力较弱。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
该综合征的发生主要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具体机制如下:
1. 病原体与毒素
病原体:主要是产表皮剥脱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别是噬菌体Ⅱ群71型。
毒素作用:表皮剥脱毒素(ETA和ETB)作用于皮肤颗粒层的桥粒芯蛋白-1(Desmoglein-1),导致表皮上层细胞间连接断裂,形成水疱和皮肤剥脱。
2. 感染途径
原发感染:通常始于皮肤、咽喉、结膜或脐部的轻微感染。
毒素扩散:细菌产生的毒素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起广泛的皮肤损害。
3. 易感因素
年龄:新生儿和婴幼儿(因免疫系统不成熟和肾脏排泄功能不足)。
免疫缺陷:如HIV感染、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慢性疾病:如慢性肾病、恶性肿瘤。
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
前驱症状:发热、烦躁、全身不适。
皮肤表现:
弥漫性红斑,触痛明显。
皮肤出现松弛性水疱,Nikolsky征阳性(轻擦皮肤即可引起表皮剥离)。
大片表皮剥脱,露出鲜红色糜烂面,类似烫伤。
黏膜受累:结膜炎、口周放射状裂纹。
诊断方法
临床诊断:根据特征性皮肤表现和病史。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
细菌培养:从感染部位(如咽喉、皮肤)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病理活检:显示表皮颗粒层裂隙。
鉴别诊断:需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川崎病等鉴别。
治疗原则
治疗措施 | 具体方法 |
---|---|
抗生素治疗 | 静脉注射耐酶青霉素(如氟氯西林)或第一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唑林)。 |
支持治疗 | 补液、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 |
皮肤护理 | 无菌敷料覆盖糜烂面,避免继发感染。 |
疼痛管理 | 适当使用止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
如何预防小儿金葡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接触感染者:尤其是新生儿和婴幼儿。
及时治疗感染:如皮肤破损、咽喉炎等。
关键点
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可显著改善预后。
重症患者需住院治疗,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多数患儿在2-3周内痊愈,皮肤不留瘢痕。
若发现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