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丹溪心法
综合性医书。五卷(一作三卷)。元朱震亨著述,明·程充校订。刊于1481年。朱震亨,元代医家,金元四大医学家中滋阴派的代表人物。《丹溪心法》是根据朱震亨平素所述和医疗实践,由其弟子们整理而成的著作。
该书反映了其关于痰证的辨证论治经验。现略述于下。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大凡肺脾肾三焦功能失常,均可聚湿生痰。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都可以影响津液的生成、运化、敷布而变生成痰。丹溪认为治其病而消除成痰之因,便可以达到祛痰的目的。因此提出了“见痰休治痰,而治其本”的学术观点,其治痰的主要途径有3个方面。
本书源流清晰,有条不紊,内容丰富,充分地展示了朱震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床经验。书中对肿瘤有关的病因病机、治疗方法和预后判断等也多有发挥。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医学丛书。即《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的合刊本。195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本书分两部:《秘传证治要诀》和《证治要诀类方》,均系明代医家戴原礼撰著。前者十二卷,分十二门,列若干病证,详述病因、病机、症状、治则、治法及治验等。后者四卷,根据前述病证列出所用方药。其中汤类方167首,饮类方36首,散类方104首,丸、丹、膏类方135首。二书互为参阅,有证有方,便于临床实用。
全书全面反映了戴原礼治疗杂病的丰富经验,其对疾病的辨治,议论清晰,方法简明,对现代中医临床有重要指导作用。本书可供中医各科临床医师,及初学中医者参阅。
作者是明代医学家戴原礼。字原礼,名思恭号肃斋,诸暨马剑镇马剑村人。生于元泰定元年(1324),卒于明永乐三年(1405)。他是朱丹溪的优秀弟子,是著名的宫廷医家,也曾广为民间百姓诊治疾患。其父戴士尧为名医,幼承父业,继向朱震亨(丹溪)学习医术二十余年,潜心医学理论,洞悉诸家奥旨。
明医杂着
《明医杂著》综合性医书。六卷。(明)王纶撰,薛己注。
王氏学宗丹溪,把朱、李(东垣)的学术经验融合起来,参以本人心得体会和临证经验而成是书。全书共6卷。卷1~3为医论及杂病证治,包括发热、劳瘵、泄泻、痢疾、咳嗽、痰饮等内科病,妇产科和五官科疾病等的辨证施治,分析了李东垣、朱丹溪的治法及方法等,眷4专论风证。卷5论小儿证治。卷6为附方。王氏原撰于1502年。流通本为《薛氏医案》本,由薛己另加注按,或附医案,内容颇有发挥。现存多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王伦,明代医学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今属浙江)人。于弘治间(1488-1505)事任礼部郎中,后又予正德间迁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广,政绩颇著。平时因父病曾留心医药,王氏学宗朱丹溪。常于公余兼为民疗疾,活人颇众。又复勤于著述,曾着《本草集要》八卷、《明医杂著》六卷等,刊行于世,其中《明医杂著》为世人所重视,男有《医论问答》、《节斋医论》等。
明医指掌
综合性医书。十卷。明·皇甫中撰注,王肯堂订补,邵从臬参校。撰年不详。
本书仿效吴恕《伤寒活人指掌图》之体例,歌赋与论述相结合。卷一病机赋、经络总抄及龚云林“药性歌”;卷二-七内科杂病;卷八为五官、外科病证;卷九妇人科;卷十小儿科病证。每证先列歌括,次载阐论,再记脉法,并附成方,该书内容丰富、博而不杂,对临床有一定实用价值,也是初学中医者的一本综合性参考书。
现存四种明刻本、十余种清刻本。多种石印本。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