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经验麻科

嘉庆道光年间,安徽太平县沈望桥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了《经验麻科》一书,当时仅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由于该书经验确切,药效显著,得书者往往视同珍宝,秘不示人。

麻痘即麻疹和天花,是两种急性传染病。清朝时儿童一旦患上这两种病,往往造成死亡。如何诊治麻痘在当时医学界也处于摸索中。嘉庆道光年间,安徽太平县沈望桥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写了《经验麻科》一书,当时仅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由于该书经验确切,药效显著,得书者往往视同珍宝,秘不示人。可是光绪年间沈望桥的麻科秘本《沈氏麻科》即在台州广为流传,挽救了不少生命,这得感谢天台赵云龙和黄岩管铭生。

赵云龙,字廷海,号兰亭,天台县城人,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光绪六年(1881年)在黄岩行医时以76岁高龄参加山林救火,不幸身亡,名载《中国名医录》。说到赵云龙从医,还得从另一件不幸的事情说起。道光八年,赵云龙的幼子患天花夭折,这对24岁的永昌丝店老板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打击。他决心学医,以免类似悲剧重演。在好友曹抡选的资助下,赵云龙踏上了去湖北学习牛痘苗防治天花医术的道路。由于没有从医经验,牛痘疫苗从武汉带到天台已经失效,但赵云龙没有放弃,再次动身去湖北引种,如此来来去去,往返了四次,最后终于成功。道光末年赵云龙来到杭州行医。当时用牛痘疫苗防治天花医术是从国外引进的,技术先进,疗效显著,赵云龙很快名噪杭城,求医者接踵而来,二十年间接种者达十万余人次。同治五年(1866年),赵云龙为宁波知府儿子接种,获准在宁波府衙旁设立牛痘局,定期为患者接种。同时他将临床经验辑成方诀,刊印传播。

朝代:其他类别:妇幼

慈幼便览

《慈幼便览》是一部医学古籍,《六种新编》的其中一部。清·文晟辑。成书于19世纪中期。其它几部为《内科摘录》、《外科摘录》、《慈幼便览》、《增订达生编》、《偏方补遗》、《药性摘录》,现存多种清刊本。

其内容包括极广,有小儿简要辨证、节录夏禹铸望苗窍诀、验虎口法、初生、调护、脐风、乳子未半岁服药法等很方面,是我国中医流传下来的一部宝贵医书。

朝代:其他类别:妇幼

陈氏幼科秘诀

《陈氏幼科秘诀》是中国古代医书。

朝代:其他类别:妇幼

华氏中藏经

《华氏中藏经》为综合性医著,又名《中藏经》,旧题汉·华佗著,撰年不详。

全书3卷,上、中卷为医论,下卷为临床。医论部分共49篇,联系脏腑生成和病理以分析证候和脉象,并论各个脏腑的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所述病证包括阴厥、劳伤、中风偏枯、脚弱、水肿、痹证、痞证、瘕瘕积聚等内容,兼论外科常见的疔疮、痈疽等病证,书中对一度盛行之“服饵”也有较为中肯之评析。

临床部分则介绍各科治疗方药及主治病证。所列诸方大多配伍严密,服法交代清楚。不少方剂类似经方,方论亦有精义,为后世临床家所珍视,如其中“三黄丸”与经方“泻心汤”药物组成和功用主治相同,其中“浴肠汤”与经方“大黄硝石汤”皆主治黄疸,且药物组成亦基本相同。

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任应秋先生认为此书是脏腑辨证理论的发挥,且最成体系,其中“论五脏六腑虚实寒热生死逆顺之法”至“论三焦虚实寒热生死逆顺脉证之法第三十二”共12篇,最具代表性。本次整理以宛委别藏清抄影印本为底本,以日本宽保二年壬戌(1742)浪华书林刻本为主校本,参考经典医籍相关内容进行校勘。本书适合中医药院校和中医药研究机构教师、学生研究和学习。

朝代:东汉类别:医论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