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痰疠法门

作者:李子毅、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朝代:清类别:医论

医门补要

《医门补要》,综合性医书。三卷。清·赵濂撰于1883年。

上、中二卷为医法补要,论述内、外科等多种病证的证候、治法和方药。下卷为见症实录,记载治案196条,反映了作者各科的临床经验。赵氏在治法上敢于创新,对外科杂证的手术治疗、外治和民间效方都比较重视。书末附载《先哲察生死秘法》等三篇。全书内容简要,切于实用。现存清刻本。1949年后有排印本。   

赵濂,字竹泉,江苏京口(今镇江市)人。清·同治、光绪年间以医闻名于时,撰有《医门补要》、《伤科大成》(1891年)、《内外验方》和《青囊立效方》等书,其中《医门补要》是他的主要著作。他学医阶段,攻读了《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古典医藉,以及金元和金元以后的临床主要流派的著作。擅长诊法,精于望诊和切脉。临床通治各科病证,其中外科曾得专科有经验医生的指导、传授,成就尤为显著。在治法方面,赵氏既熟悉古法,又能突破陈规,善于变通和创新。

朝代:清类别:医论

医学从众录

《医学从众录》(清道光25年刊行),作者清代陈念祖,是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的医书,全书8卷,分39篇,论述近40种内科病证,且旁及妇人杂病。该书详审脉证,深究病机,辨证选方颇具特色。论治内科病证,多本医学经典之旨,从病机到治法,每引用《内经》或仲景学说有关内容加以阐释,或选用仲景的方药作为病证治疗的准则。每篇先概叙病因、病机,次到治法方药。其中于各证摘选诸家精要,更参以编者经验。

陈念祖,清代医家学(1766-1833年)。字修园、良有,号慎修,福建长乐人。幼时家贫,攻举子业,并兼习医学。尝随泉州名医蔡宗玉(茗庄)学医,颇有心得。尝于京师治愈一偏瘫而誉满京师,后尝任内常救治疾病。后归里于嵩山井山草堂讲学。平生著述甚丰,其医学思想皆本自《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撰成《金匮要略浅注》、《金匮方歌括》、《伤寒论浅注》、《伤寒医诀串解》、《神农本草经读》。于仲景之学,他反对错简论,其治学严谨,力求以“深入浅出,返博为约”,“由浅入深,从简及繁”,致力于医学之通俗化,著有《医学三字经》、《医学实在易》等,为初学门径书,流传极广。其他著作尚有《灵素节要浅注》、《女科要旨》、《神农本草经读》、《时方歌括》、《十药神书注解》。后世将其医书合刊为《南雅堂医书全集》或称《陈修园医书十六种》;尚有《陈修园医书》二十、六十种、七十二种等等。其尊经崇古思想较深,对张景岳、李时珍等著名医家,均有激烈之抨击,其言论亦为医家所非议。

朝代:清类别:医论

脉确

脉学著作。一卷。清·黄蕴兮撰。约刊于1746年。

黄氏以歌诀形式论述26脉及其主病。歌诀在编法上有其特点,如介绍浮、沉等脉,即用浮、沉等韵编成该脉歌诀。各脉主病以《内经》记载为主,并扼要摘取《脉经》及后世脉学著述作为补充。后辑入《疡医大全》等医着中。1981年中医古籍出版社出影印本。

朝代:清类别:医论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