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经典中医著作与现代研究文献

苏沈良方

《苏沈良方》,又名《苏沈内翰良方》,原书15卷。是北宋末年(一说为南宋)佚名编者根据沈括的《良方》(又名《得效方》、《沈氏良方》、《沈存中良方》)10卷与苏轼的《苏学士方》(又名《医药杂说》)整理编撰而成的医学书籍。现流行本为10卷。

本书近似医学随笔的体裁,广泛论述医学各方面问题,卷1为脉说、脏腑、本草及灸法;卷2~5介绍内科杂病及治疗方药;卷6为养生及炼丹;卷7~10论述五官科、外科、儿科、妇科疾病及治疗方药。各种疾病多附以验案,对本草性味、采集、配伍、剂型的论述也很精辟。治疗方药多经作者耳闻目睹后所辑,简便易行而较为可靠,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卷6所载秋石一药的“阳炼法”、“阴炼法”,是人工提取较纯净的性激素的方法,是制药化学的一大成就参见《生理学年鉴》(1971)。

本书现存最早版本为明代嘉靖刊本;清代有多种刊本,主要有四库全书本、六醴斋医书本等,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年有影印本出版。

朝代:北宋类别:方药

医心方

凡是研究我国两汉魏晋隋唐医学者,无不看重四部医学巨著,即隋唐之间孙思邈所撰《千金要方》三十卷和《千金翼方》三十卷,唐玄宗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王焘所撰《外台秘要》四十卷,另一部则是日人丹波康赖所著《医心方》三十卷。

《医心方》是日本现存最早的中医养生疗疾名典,它荟集了久已失传的中国医药养生典籍近200余种之精华,是一部失而复得的中华医药集大成之作。《医心方》是日本的国宝,是中日医学交流史上的一座丰碑。   

撰者丹波康赖(公元912年—公元995年)系东汉灵帝之后入籍日本的阿留王的八世孙,他医术精湛,被赐姓丹波,累迁针博士、左卫门佐。他于日本永观二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公元984年)撰成《医心方》30卷,这是日本现在最早的医书,成为后来宫廷医学的秘典,奠定了医家丹波氏不可动摇的历史地位。该书荟集中国医学典籍达204种,其中大半在中国亡佚,集当时日本汉医之大成,内容广及医学的各个领域,乃至于养生、房中(性医学),后者则导致它在中国大陆被视为准禁书达几十年。   

《医心方》中,中日文混杂的行草文字,以及苦涩难懂的古语表达方式使一般读者望而生叹,甚至有人认为《医心方》纯粹是一部天书。   

朝代:北宋类别:方药

备急千金要方

综合性临床医著。全称《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要方》或《千金方》,30卷。唐代孙思邈著。本书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当胜于此,因而用《千金要方》作为书名。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抄本,经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日翻刻影印者达30余次,又有刻石本、节选本、改编本、《道藏》本等刻印者亦数十种。   

《千金要方》首篇所列的《大医精诚》、《大医习业》,是中医伦理学的基础;其妇、儿科专卷的论述,奠定了宋代妇、儿科独立的基础;其治内科病提倡以脏腑寒热虚实为纲,与现代医学按系统分类有相似之处,其中将飞尸鬼疰(类似肺结核病)归入肺脏证治,提出霍乱因饮食而起,以及对附骨疽(骨关节结核)好发部位的描述、消渴(糖尿病)与痈疽关系的记载,均显示了很高的认识水平;针灸孔穴主治的论述,为针灸治疗提供了准绳,阿是穴的选用、“同身寸”的提倡,对针灸取穴的准确性颇有帮助。因此,《千金要方》素为后世医学家所重视。

朝代:唐类别:方药

千金宝要

《千金宝要》,书名。六卷(又有八卷本或十七卷本,后本系析篇为卷)。宋·郭思编。刊于1124年。系取孙思邈《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中的简、便、验方及针灸法汇编而成。

共分妇人、小儿、中毒等17篇。其中医论一篇,系摘录《千金方》中有关病机、制药等内容编成。1124年,将此书刻碑于华州公署,以广流传。明景泰六年(1455年)杨胜贤始易木版梓行。1522年王守中喜其方之简便,药之近易,而天下游耀州真人问者岁无虚日、日无虚时,因刻石于洞前,至今犹存。现存多种清刊本及石印本、拓印本。

朝代:唐类别:方药

书籍分类

按类别查找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