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汤(《金匮要略》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
组成:
薏苡仁 30g
附子(炮) 6g
败酱草 15g
煎服法:
上三味,以水800ml,煎取400ml,去滓。
分温再服(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排脓消肿,温阳散结
主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即慢性阑尾炎或肠痈脓已成者)。
辨证要点:
腹部疼痛,皮肤粗糙如鳞甲。
腹壁紧张但按之柔软,无肿块。
无发热或低热,脉象数而无力。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薏苡仁 | 利湿排脓,健脾舒筋 | 为主药,祛湿解毒,促进脓液排出 |
附子 | 温阳散寒,助阳化气 | 振奋阳气,助薏苡仁排脓,防寒凝 |
败酱草 | 清热解毒,活血排脓 | 辅助清热,增强排脓之力 |
配伍特点:
温清并用:附子温阳,败酱草清热,调和寒热。
侧重排脓:全方以排脓消肿为主,适用于脓已成之证。
临床应用
慢性阑尾炎(脓液积聚,腹痛不明显)。
盆腔炎(寒湿瘀阻型,伴有脓性分泌物)。
皮肤溃疡(久不愈合,脓液稀薄)。
加减法:
疼痛甚:加白芍、甘草。
热毒重:加金银花、蒲公英。
气虚:加黄芪、党参。
现代研究
抗菌抗炎:薏苡仁和败酱草具有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种病原菌。
免疫调节:附子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修复。
注意事项
禁忌:实热证或阴虚火旺者慎用;孕妇禁用附子。
服药后: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结合现代医学治疗。
此方体现了仲景治疗肠痈的独特思路,适用于脓已成而正气未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