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砂胃苓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
出处: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木香 6g
砂仁 3g
白术 9g
茯苓 9g
猪苓 6g
泽泻 6g
桂枝 3g
甘草 3g
煎服法:
上八味,以水800ml,煎取400ml,去滓。
温服200ml,每日2次。
功效与主治
功效:健脾祛湿,行气利水
主治:脾虚湿盛,脘腹胀满,小便不利,水肿(如消化不良、水肿等)。
辨证要点:
脘腹胀满,食欲不振。
小便短少,肢体浮肿。
舌苔白腻,脉濡缓。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木香 | 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 调畅气机,缓解胀满 |
砂仁 |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 芳香化湿,醒脾开胃 |
白术 | 健脾益气,燥湿利水 | 补脾以运化水湿 |
茯苓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 导湿下行,安神 |
猪苓 | 利水渗湿 | 增强利水效果 |
泽泻 | 利水渗湿,泄热 | 清利湿热,通淋 |
桂枝 | 温阳化气,助膀胱气化 | 促进水液代谢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缓和其他药物之性 |
配伍特点:
健脾与利湿并用:白术、茯苓健脾,猪苓、泽泻利水,标本兼治。
行气化湿:木香、砂仁行气,助湿邪消散。
临床应用
消化不良(脾虚湿阻型,脘腹胀满,纳差)。
水肿(如肾性水肿或心源性水肿,属脾虚湿盛者)。
慢性胃炎(湿浊中阻,胃脘不适)。
加减法:
气虚明显:加党参、黄芪。
湿重:加苍术、厚朴。
热象:加黄连、黄芩。
现代研究
促进消化:木香、砂仁能增强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
利尿作用:茯苓、猪苓、泽泻有显著的利尿效果。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内热、实热证者慎用。
服药后:宜饮食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
此方体现了中医健脾利湿的治法,适用于脾虚湿停的各种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