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伤寒论》方)
出处:东汉·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组成:
柴胡 6g
枳实 6g
芍药 6g
甘草(炙) 6g
煎服法:
上四味,捣筛为散。
每服6-9g,以白饮(米汤)和服,日三服。
亦可作汤剂,水煎温服。
功效与主治
功效: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主治: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即肝郁脾虚证,表现为手足不温、腹痛、泄泻等)。
辨证要点:
手足逆冷(四逆),但非寒厥。
胸胁胀满,情绪抑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方义解析
药物 | 作用 | 配伍意义 |
---|---|---|
柴胡 | 疏肝解郁,透达邪气 | 升发阳气,解郁透邪 |
枳实 | 破气消积,理气宽中 | 降气导滞,助柴胡疏肝 |
芍药 | 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 敛阴和营,治腹痛拘急 |
甘草 | 调和诸药,益气和中 | 缓急止痛,协调整方 |
配伍特点:
升降并用:柴胡升散,枳实降泄,调畅气机。
肝脾同调:疏肝理气,兼以健脾,适用于肝郁乘脾之证。
临床应用
慢性肝炎(肝气郁结型,胁痛、乏力)。
胃肠功能紊乱(腹痛、腹泻、腹胀)。
抑郁症(情绪低落、胸胁闷胀)。
加减法:
气滞重:加香附、郁金。
血虚:加当归、熟地。
热象:加栀子、黄芩。
现代研究
调节胃肠动力:枳实能促进胃肠蠕动,缓解痉挛。
抗抑郁作用:柴胡皂苷具有抗抑郁和镇静效果。
注意事项
禁忌:阴虚火旺、实热证者慎用。
服药后:注意情绪调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此方是疏肝解郁的基础方,后世许多疏肝方剂均由此化裁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