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它是如何发生的?
发布时间:2025-07-02 05:36:39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定义与发生机制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 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视神经病变,其特征是视神经乳头凹陷扩大和视野缺损,通常与眼压升高有关。它是青光眼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青光眼病例的70%以上。POAG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眼压升高、视神经血流不足、遗传因素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是如何发生的?
POAG的发生主要与房水循环障碍和视神经损伤有关。房水是维持眼内压的重要液体,正常情况下,房水通过小梁网排出眼外。在POAG患者中,小梁网的通路虽然开放(故称“开角”),但房水排出效率降低,导致眼压逐渐升高。长期的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1. 房水循环障碍
小梁网功能异常:小梁网细胞外基质沉积增加,导致房水流出阻力增大。
Schlemm管塌陷:房水流出通道的机械性阻塞。
2. 视神经损伤
机械压迫:高眼压直接压迫视神经纤维。
缺血性损伤:视神经头部的血流灌注不足。
3. 遗传因素
家族史是POAG的重要风险因素,已发现多个相关基因(如MYOC、OPTN等)。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典型症状
早期无症状:POAG被称为“视力的小偷”,早期常无自觉症状。
视野缺损:晚期出现周边视野缩小,如“管状视野”。
视力下降:视神经严重受损时,中心视力也会受影响。
诊断方法
眼压测量:正常眼压范围为10-21 mmHg,POAG患者可能高于此值。
眼底检查:观察视神经乳头的杯盘比(C/D比)增大。
视野检查:评估视野缺损的程度和范围。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定量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治疗原则
治疗目标 | 治疗方法 |
---|---|
降低眼压 | 药物(前列腺素类似物、β阻滞剂等)、激光治疗(SLT)、手术(小梁切除术)。 |
保护视神经 | 神经保护药物(如溴莫尼定)、改善视神经血流。 |
延缓病情进展 | 定期随访,调整治疗方案。 |
如何预防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定期眼科检查:40岁以上人群应每1-2年检查一次。
控制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吸烟,适量运动。
关键点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可有效延缓视力丧失。
POAG需终身管理,不可自行停药。
若有家族史,应更早开始筛查。
若有疑似症状,尽早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