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丢失性胃肠病(参考内科学)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怎么回事?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的主要病因
蛋白丢失性胃肠病是指由于胃肠道疾病导致血浆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从胃肠道大量丢失,引起低蛋白血症的一种病理状态。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胃肠道黏膜损伤
炎症性肠病(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
感染性胃肠炎(如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放射性肠炎。
药物性黏膜损伤(如非甾体抗炎药、化疗药物)。
2. 淋巴管阻塞或扩张
原发性肠道淋巴管扩张症。
继发性淋巴管阻塞(如肿瘤压迫、结核、丝虫病)。
3. 胃肠道肿瘤
胃癌、结肠癌等恶性肿瘤。
淋巴瘤。
4. 其他原因
巨大肥厚性胃炎(Menetrier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心力衰竭、肝硬化等引起的胃肠道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