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梗阻(参考内科学)
大肠梗阻是怎么回事?
大肠梗阻的主要病因
大肠梗阻是指大肠内容物通过受阻,导致肠腔内压力增高,肠壁血运障碍,严重时可引起肠坏死和穿孔。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机械性梗阻
机械性梗阻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由以下原因引起:
(1)肿瘤
结肠癌:是大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尤其是左半结肠癌。
其他肿瘤:如淋巴瘤、转移性肿瘤等。
(2)肠扭转
乙状结肠扭转:多见于老年人,常与乙状结肠过长有关。
盲肠扭转:相对少见,但也可导致梗阻。
(3)肠套叠
多见于儿童,成人肠套叠常与肿瘤或息肉有关。
(4)炎症性狭窄
克罗恩病:慢性炎症可导致肠壁纤维化和狭窄。
溃疡性结肠炎:长期炎症也可引起狭窄。
(5)其他
粪石:多见于老年人或长期卧床患者。
异物:如误吞的异物或胆结石等。
2. 动力性梗阻
动力性梗阻是由于肠蠕动功能丧失或减弱所致,常见于:
(1)麻痹性肠梗阻
术后:尤其是腹部手术后。
感染:如腹膜炎、败血症等。
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2)痉挛性肠梗阻
较少见,多由神经功能紊乱或铅中毒引起。
3. 血运性梗阻
血运性梗阻是由于肠系膜血管阻塞导致肠壁缺血、坏死,常见于:
(1)肠系膜动脉栓塞
多由心房颤动、心内膜炎等引起。
(2)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常见于门静脉高压、高凝状态等。
4. 其他原因
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巨结肠。
放射性肠炎:盆腔放疗后可引起肠管狭窄。
疝:如腹股沟疝、股疝等嵌顿后可导致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