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单纯疱疹性色素层炎,单纯性疱疹性葡萄膜炎)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是怎么回事?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的病因
单纯疱疹性葡萄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眼部炎症,主要影响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其病因直接与病毒感染相关,可分为HSV-1和HSV-2两种类型。
1. 病毒类型和传播途径
HSV-1:通常通过口腔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是眼部感染的主要原因,常见于原发性或复发性感染。
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较少引起眼部疾病,但可导致新生儿眼部感染。
2. 感染机制
原发性感染:病毒初次侵入人体,可能通过直接接触感染的眼部或周围皮肤黏膜,导致急性炎症反应。
潜伏和复发:HSV病毒可潜伏在三叉神经节等神经组织中,在免疫力下降时(如压力、发热、创伤)重新激活,沿神经轴突传播至眼部,引起复发性葡萄膜炎。
3. 风险因素
免疫力低下:如HIV/AIDS、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化疗等,增加感染和复发风险。
眼部创伤或手术:可能破坏眼部屏障,便于病毒入侵。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系统较弱,更易发生严重感染。
4. 病理生理
病毒直接侵犯葡萄膜组织,引发炎症细胞浸润、血管炎和组织损伤,导致疼痛、视力模糊等症状。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慢性炎症、青光眼、白内障或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