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虫性外阴炎(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滴虫性外阴炎如何鉴别诊断?
滴虫性外阴炎的诊断方法
滴虫性外阴炎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外阴瘙痒(常见且显著)
阴道分泌物增多(典型为黄绿色、泡沫状、有异味)
性交痛
排尿不适(如尿频、尿痛)
2. 体征
外阴红肿
阴道黏膜充血(可见散在出血点,称为“草莓样宫颈”)
二、实验室检查
1. 阴道分泌物检查
湿片法:在显微镜下观察活动的滴虫(敏感性约60-70%)。
革兰染色:可提高检出率。
2. 培养法
适用于症状典型但湿片法阴性者,敏感性>95%。
3. PCR检测
高敏感性和特异性,但成本较高。
三、鉴别诊断
细菌性阴道病:分泌物灰白色、鱼腥味,pH>4.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分泌物白色、凝乳状,pH正常(<4.5)。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根据症状和体征初步判断。
阴道分泌物检查(首选湿片法)。
必要时进行培养或PCR检测。
关键点
🔹 滴虫性外阴炎 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性伴侣需同时治疗。
🔹 无症状感染者 也可能传播病原体,需筛查高危人群。
🔹 及时治疗 可预防并发症(如盆腔炎、增加HIV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