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管良性狭窄(参考外科学)
胆管良性狭窄如何鉴别诊断?
胆管良性狭窄的诊断方法
胆管良性狭窄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必要时进行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管造影(PTC)。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
腹痛(右上腹或上腹部)
发热(合并感染时)
皮肤瘙痒
体重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转移酶(GGT):显著升高
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转氨酶(ALT、AST):轻度升高
2. 其他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合并感染时)
肿瘤标志物(如CA19-9):用于排除恶性肿瘤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超声
胆管扩张(肝内或肝外胆管)
狭窄部位:可能显示胆管壁增厚或狭窄
2. CT或MRI
胆管狭窄和扩张的详细评估
排除肿瘤或其他占位性病变
3. M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无创性评估胆管系统
显示狭窄部位和程度
四、内镜和介入检查
1. E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金标准:直接观察胆管并获取组织活检
治疗:可同时进行胆管扩张或支架置入
2. PTC(经皮经肝胆管造影)
适用于ERCP失败或无法进行ERCP的患者
可进行胆管引流
五、诊断流程总结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提示胆管梗阻
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MRCP)评估胆管狭窄
ERCP或PTC确诊并评估狭窄性质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预防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 ERCP 是诊断和治疗的金标准
🔹 排除恶性肿瘤 是诊断的重要步骤
建议:出现黄疸、腹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