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参考内科学)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的诊断方法
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常见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后。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眼部疼痛:常为剧烈疼痛,可放射至头部。
视力下降:因角膜受累程度不同而异。
畏光、流泪:常见症状。
2. 体征
角膜上皮损害:点状或树枝状角膜溃疡。
角膜基质炎:角膜水肿、混浊。
虹膜睫状体炎:前房闪辉、细胞。
二、实验室检查
1. 病毒检测
PCR检测:角膜刮片或房水中检测VZV DNA。
病毒培养:较少用,因培养周期长。
2. 血清学检查
VZV IgM/IgG抗体:急性期IgM升高,恢复期IgG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可观察到角膜神经的炎症和损伤。
2. 前段OCT
评估角膜厚度和结构变化。
四、诊断标准
典型的临床表现:眼部疼痛、角膜病变。
实验室检查阳性:PCR检测VZV DNA或血清学检查阳性。
排除其他角膜炎:如细菌性、真菌性角膜炎。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减少角膜损伤和视力丧失。
🔹 PCR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
🔹 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