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参考外科学)
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是怎么回事?
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的病因
非淋球菌性细菌性关节炎是由细菌(非淋球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炎症,常见病因包括细菌通过血行传播、直接接种或邻近感染扩散进入关节。
1. 常见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的病原体,约占50%-70%的病例,尤其与皮肤感染、手术或创伤相关。
链球菌:如A组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常源于呼吸道或皮肤感染。
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多见于尿路感染、腹部感染或免疫功能低下患者。
其他细菌:包括厌氧菌、假单胞菌等,较少见但可能发生。
2. 感染途径
(1)血行传播
细菌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皮肤、呼吸道、尿路)通过血液传播到关节。
常见于菌血症或败血症患者。
(2)直接接种
关节创伤、手术、注射或异物(如关节穿刺)导致细菌直接进入关节腔。
(3)邻近感染扩散
从邻近的骨骼、软组织感染(如骨髓炎、蜂窝织炎)蔓延至关节。
3. 风险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如糖尿病、HIV/AIDS、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化疗,增加感染风险。
关节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假体关节,易发生感染。
年龄因素:儿童和老年人更易感,因免疫系统较弱。
其他:静脉药物使用、慢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可 predispose 感染。
4. 预防与注意
及时治疗原发感染、避免关节创伤、加强个人卫生可降低风险。若出现关节肿痛、发热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