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非特异性阴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诊断需要结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筛查项目
妇科检查
外阴和阴道视诊:观察红肿、分泌物等
pH值测试:阴道分泌物pH通常>4.5
胺试验(whiff test):检测鱼腥味
显微镜检查
湿片法:检查线索细胞、白细胞和细菌
革兰染色:评估菌群失调
培养和敏感性测试
细菌培养:识别加德纳菌等厌氧菌
药敏试验:指导抗生素选择
二、进阶检查
分子诊断
PCR检测:快速识别特定病原体
DNA探针:提高检测灵敏度
其他相关检查
尿常规:排除尿路感染
性传播感染筛查:如衣原体、淋病等
三、检查注意事项
采样要求:
避免月经期采样
采样前24-48小时避免性交、阴道冲洗或用药
诊断标准:
Amsel标准:满足至少3项(线索细胞、pH>4.5、胺试验阳性、均质分泌物)
Nugent评分:用于细菌性阴道病诊断
随访建议:
治疗后1-2周复查
复发患者需进一步评估
重点提示:非特异性阴道炎常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需与滴虫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鉴别。
临床价值:
显微镜检查是初诊首选
培养和分子检测提高准确性
综合评估有助于个性化治疗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