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参考内科学)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应该如何预防?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预防方法
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NBTE)是一种非感染性心内膜病变,预防的核心在于 控制基础疾病、减少血栓形成风险。以下是具体预防措施:
一、控制基础疾病
恶性肿瘤患者
积极治疗原发肿瘤,减少高凝状态。
定期监测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凝血指标。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规范使用免疫抑制剂,控制疾病活动度。
抗磷脂抗体阳性者需评估抗凝治疗必要性。
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肝硬化)
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全身状况。
二、抗凝治疗(高危人群)
适应证:既往有NBTE病史、心脏瓣膜赘生物、或合并高凝状态。
常用药物:低分子肝素、华法林(需监测INR 2-3)。
注意事项:出血风险评估,避免与NSAIDs联用。
三、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IE)
NBTE可能继发感染,需注意:
口腔卫生:定期牙科检查,侵入性操作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皮肤感染:及时处理伤口,避免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四、定期心脏评估
超声心动图(高危人群每6-12个月):监测瓣膜赘生物、功能变化。
症状警惕:新发心脏杂音、栓塞表现(如卒中、肾梗死)需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