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 肝棘球蚴病)
肝包虫病怎样治疗?
肝包虫病的治疗方法
肝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肝脏引起的寄生虫病,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包虫囊肿的大小、位置及并发症情况综合决定。
一、药物治疗
阿苯达唑(Albendazole):是治疗肝包虫病的首选药物,适用于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或不能手术的患者。
甲苯咪唑(Mebendazole):也可用于治疗,但效果较阿苯达唑差。
注意事项:药物治疗需长期进行,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药物副作用。
二、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肝包虫病的主要方法,尤其是对于大型、有并发症或位于关键部位的囊肿。
囊肿切除术:完整切除囊肿是最理想的手术方式,但需根据囊肿的位置和大小决定是否可行。
内囊摘除术:对于不能完全切除的囊肿,可进行内囊摘除,术后辅以药物治疗。
肝切除术:对于位于肝脏边缘或侵犯肝组织的囊肿,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肝切除。
三、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引流与硬化治疗(PAIR):适用于特定类型的肝包虫囊肿,通过穿刺引流囊液后注入硬化剂(如无水酒精)以杀死寄生虫。
注意事项:介入治疗需在经验丰富的医疗中心进行,以避免囊液泄漏引起的过敏反应或播散性感染。
四、并发症处理
感染:囊肿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必要时进行引流。
破裂:囊肿破裂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或腹腔播散,需紧急处理。
胆瘘:囊肿与胆管相通可能导致胆瘘,需手术或内镜治疗。
五、预防与随访
预防:在流行区避免与狗密切接触,不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蔬菜,注意个人卫生。
随访:治疗后需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或MRI)和血清学检测,以监测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