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怎么回事?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病因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一种严重的眼科疾病,通常由黄斑裂孔(macula hole)引发,导致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其主要病因包括:
1. 特发性黄斑裂孔
最常见原因:无明显外伤或眼部疾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
与玻璃体后脱离(PVD)相关:随着年龄增长,玻璃体液化并收缩,牵拉黄斑区,导致裂孔形成。
约80%的黄斑裂孔为特发性,可能与玻璃体黄斑牵拉综合征有关。
2. 外伤性因素
眼部钝挫伤:如撞击、拳击等,直接损伤黄斑区,引起裂孔。
手术创伤: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手术)中可能意外损伤黄斑。
3. 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近视度数超过-6.00D)患者眼球轴长增加,视网膜变薄、脆弱,更容易发生黄斑裂孔和脱离。
近视性黄斑病变是常见诱因,可导致后巩膜葡萄肿,加剧牵拉。
4. 其他眼部疾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病变可能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间接引发黄斑裂孔。
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水肿和牵拉。
炎症性疾病:如葡萄膜炎,可能导致玻璃体混浊和牵拉。
5. 遗传和年龄因素
年龄:多见于50岁以上人群,与玻璃体老化相关。
遗传倾向:少数病例有家族史,可能与胶原蛋白异常有关。
6. 其他少见原因
激光治疗并发症:如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可能诱发裂孔。
眼内肿瘤:罕见,但肿瘤压迫可导致视网膜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