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艾滋病的消化系统损害)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消化系统损害是怎么回事?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消化系统损害的病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其消化系统损害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严重受损,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以下是主要的病因:
1. 机会性感染
由于HIV病毒破坏CD4+T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低下,患者易受多种病原体感染,包括:
(1)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常见于食道、胃、肠道的溃疡和炎症。
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引起口腔、食道和肛周的溃疡。
(2)细菌感染
鸟型分枝杆菌复合体(MAC):可导致肠道感染,引起腹泻和吸收不良。
沙门氏菌:可引起肠炎和败血症。
(3)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常见于口腔和食道的念珠菌病。
隐球菌:可侵犯胃肠道,引起炎症和溃疡。
(4)寄生虫感染
隐孢子虫:引起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
微孢子虫:可导致肠道炎症和腹泻。
2. 肿瘤
AIDS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某些肿瘤,包括:
(1)卡波西肉瘤
由人类疱疹病毒8型(HHV-8)引起,可侵犯胃肠道,导致出血和梗阻。
(2)非霍奇金淋巴瘤
可侵犯胃肠道,引起肿块、溃疡和出血。
3. HIV直接作用
HIV病毒本身也可直接感染肠道上皮细胞,导致肠道屏障功能受损,引起腹泻和吸收不良。
4. 药物副作用
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和其他治疗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