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死性筋膜炎(化脓性筋膜炎,急性感染性坏疽,溶血性链球菌坏疽,医院内坏疽,皮下组织浅深静脉的进)
坏死性筋膜炎如何鉴别诊断?
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断方法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软组织感染,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进行快速诊断,以避免高死亡率。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关键线索)
1. 早期症状
剧烈疼痛:与皮肤表现不成比例,常为持续性剧痛。
皮肤红肿:迅速扩散,边界不清。
发热:常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
2. 进展期症状
皮肤坏死:出现水疱、紫癜、坏疽。
皮下捻发音:由于产气细菌,触诊时可感到皮下气体。
脓毒症表现:如低血压、心动过速、意识改变。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白细胞计数(WBC):显著升高,常 >15,000/μL。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提示严重感染。
电解质和肾功能:可能出现电解质紊乱和急性肾损伤。
2. 微生物学检查
伤口分泌物或组织培养:识别病原体,常见为混合感染(如A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厌氧菌)。
血培养:阳性结果支持诊断,但阴性不排除。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
可显示皮下气体,但敏感性较低。
2. CT扫描(首选影像学方法)
表现:筋膜增厚、脂肪 stranding、皮下气体。
优点:快速、非侵入性,可评估感染范围。
3. MRI
更敏感,可显示软组织细节,但耗时较长。
四、手术探查(确诊金标准)
1. 适用情况
高度怀疑坏死性筋膜炎时,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
2. 术中表现
筋膜坏死:灰色、无血供的组织,易剥离。
脓液和气体:可见于皮下和筋膜层。
五、诊断标准(常用LRINEC评分)
参数 | 评分 |
---|---|
CRP (mg/L) | >150: 4分 |
WBC (×10^9/L) | >25: 2分; 15-25: 1分 |
Hemoglobin (g/dL) | <11: 2分; 11-13.5: 1分 |
Sodium (mmol/L) | <135: 2分 |
Creatinine (μmol/L) | >141: 2分 |
Glucose (mmol/L) | >10: 1分 |
总分 ≥6:高度提示坏死性筋膜炎,需紧急处理。
六、鉴别诊断
蜂窝织炎:通常无筋膜坏死或皮下气体。
气性坏疽:主要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进展更快。
深静脉血栓:无感染迹象。
关键点
🔹 坏死性筋膜炎是医疗急症,延迟诊断可导致高死亡率(20-50%)。
🔹 早期手术清创 是治疗核心,结合广谱抗生素。
🔹 LRINEC评分 可作为辅助工具,但临床判断至关重要。
建议:出现疑似症状时,立即就医,进行多学科团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