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间隔区综合征(间隔综合征,筋膜间隔区综合症,筋膜间隙综合征)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应该做哪些检查?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快速诊断和干预。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
一、临床评估(首要步骤)
症状和体征检查(5P征)
疼痛(Pain):与损伤不成比例的剧烈疼痛
苍白(Pallor):皮肤颜色变白或发绀
感觉异常(Paresthesia):麻木或针刺感
瘫痪(Paralysis):肌肉无力或不能活动
无脉(Pulselessness):远端脉搏减弱或消失(晚期表现)
体格检查
触诊:间隔区紧张、坚硬,有压痛
被动牵拉试验:引发剧烈疼痛
神经功能评估:检查运动和感觉功能
二、压力测量(金标准)
间隔区压力监测
方法:使用压力计或电子设备直接测量间隔区内压力
诊断标准:
绝对压力 > 30 mmHg
或舒张压 - 间隔区压力 < 30 mmHg
注意:需在多个点测量,以确认最高压力
三、影像学检查
X射线
用于排除骨折或其他骨骼损伤
但不能直接诊断筋膜间隔区综合征
超声检查
可评估肌肉肿胀和血流情况
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通畅性
MRI
显示肌肉水肿、坏死和间隔区界限
用于不典型病例或术后评估
四、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肌酸激酶(CK):升高提示肌肉损伤
肌红蛋白:监测横纹肌溶解风险
肾功能检查:评估急性肾损伤(由于肌红蛋白尿)
尿液检查
肌红蛋白尿:茶色或可乐色尿液
五、检查注意事项
紧急处理优先:
临床怀疑时,立即减压,勿等待检查结果
压力测量应在症状出现后尽早进行
监测频率:
高危患者(如创伤、骨折)需频繁临床评估
压力测量每1-2小时重复,直至稳定
禁忌症:
避免延误治疗;影像学检查不应替代临床判断
重点提示:筋膜间隔区综合征是外科急症,诊断基于临床评估和压力测量。及时筋膜切开术是治疗关键。
临床价值:
5P征敏感但不特异,需结合压力测量
压力测量是客观诊断标准
早期干预可预防永久性神经肌肉损伤
建议在出现疑似症状时,立即就医并由专科医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