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压迫症(参考内科学)
脊髓压迫症如何鉴别诊断?
脊髓压迫症的诊断方法
脊髓压迫症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必要时进行 神经电生理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疼痛:局部或放射性疼痛,常为首发症状。
运动障碍: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感觉障碍:麻木、刺痛感、感觉减退或消失。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功能障碍。
2. 体征
肌力下降:根据压迫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反射异常:腱反射亢进或减弱。
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
二、影像学检查
1. MRI(首选)
优点: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可清晰显示脊髓及周围结构。
表现:脊髓受压、变形,信号异常。
2. CT
优点:对骨性结构显示清晰。
缺点:对软组织分辨率较低。
3. X线
适用:初步筛查脊柱骨折、脱位等。
缺点:对脊髓压迫的直接显示有限。
三、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炎症指标:如CRP、ESR,评估感染或炎症。
肿瘤标志物:如AFP、CEA,筛查肿瘤。
2. 脑脊液检查
适用:怀疑感染、肿瘤或脱髓鞘疾病。
表现:蛋白升高,细胞数异常。
四、神经电生理检查
1. 肌电图(EMG)
适用:评估神经肌肉功能。
表现:神经传导速度减慢,肌电图异常。
2. 诱发电位
适用:评估感觉通路功能。
表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
五、诊断流程总结
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首选MRI)。
实验室检查(如需要)。
神经电生理检查(如需要)。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预后至关重要。
🔹 MRI是诊断脊髓压迫症的金标准。
🔹 多学科协作 有助于全面评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