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结核并发窦道(参考外科学)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是怎么回事?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的病因
脊椎结核并发窦道是由于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脊椎后,病情进展导致局部组织坏死、液化,并形成通向体表或空腔脏器的异常通道。其病因主要源于结核病的传播和局部病理变化。
1.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
主要病因: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感染引起,通常通过血行播散或淋巴传播从原发感染灶(如肺部)扩散至脊椎。
细菌在椎体或椎间盘内繁殖,引发肉芽肿性炎症和干酪样坏死。
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破坏骨质和软组织,导致脓肿形成。
2. 脓肿形成和破溃
随着感染进展,局部形成冷脓肿(无红、热、痛的脓肿),脓肿内压力增高,可能沿组织间隙蔓延。
脓肿可向体表破溃,形成窦道,排出脓液和坏死物质。
窦道也可能通向其他部位,如胸腔或腹腔,引起并发症。
3. 免疫因素和宿主状态
免疫功能低下(如HIV感染、糖尿病、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增加感染风险和病情严重程度,促进窦道形成。
免疫缺陷导致机体无法有效控制结核菌繁殖,加速组织破坏。
4. 延误诊断和治疗
早期症状不典型或治疗不及时,允许感染持续存在和扩散,增加并发窦道的风险。
不规范抗结核治疗可能导致细菌耐药,加重病情。
5. 解剖因素
脊椎的血供丰富且结构复杂,感染易于播散和形成脓肿,尤其在腰椎和胸椎常见。
椎旁软组织受累后,脓肿可沿筋膜平面延伸,易于破溃成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