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晶状体毒性葡萄膜炎,晶状体毒性色素膜炎,晶状体过敏性葡萄膜炎,晶状体过敏性色素膜)
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Lens-Induced Uveitis, LIU)是由于晶状体蛋白暴露或异常引发的炎症反应,常见于眼外伤、白内障手术后或晶状体脱位等情况。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眼科检查
视力检查
必查指标:裸眼视力、矫正视力
评估炎症对视功能的影响
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观察前房炎症细胞和闪辉(Tyndall现象)
检查晶状体状态:混浊、破裂、脱位或残留皮质
评估角膜后沉着物(KP)和虹膜粘连
眼压测量
必查指标:非接触式或压平眼压计测量
监测继发性青光眼风险
二、影像学检查
眼部B超检查
适应证:晶状体脱位或混浊致屈光间质不清时
评估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UBM(超声生物显微镜)
高分辨率成像:观察前房角、晶状体位置和虹膜后粘连
辅助诊断晶状体源性青光眼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评估黄斑水肿、视网膜厚度变化
监测炎症对视网膜的影响
三、实验室检查
房水或玻璃体样本分析
细胞学检查:发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
晶状体蛋白检测:确认抗原来源
培养和PCR:排除感染性葡萄膜炎
血液检查
炎症指标: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
自身免疫抗体:如ANA、RF,以排除其他葡萄膜炎类型
四、进阶和鉴别诊断检查
FF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评估视网膜血管渗漏、黄斑水肿
鉴别其他原因所致的葡萄膜炎
ICG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
观察脉络膜循环和炎症
辅助诊断后葡萄膜炎成分
眼内液 cytokine 检测
测量IL-6、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
用于研究或复杂病例的辅助诊断
五、检查注意事项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眼外伤史、白内障手术史或眼部疾病史
记录症状发作时间和特点
检查前准备:
瞳孔散大:使用散瞳剂以便于眼底检查
告知患者可能的检查不适和风险
随访建议:
急性期:每日或隔日复查眼压和炎症情况
稳定后:每周至每月随访,直至炎症控制
长期监测:预防复发和并发症
重点提示:对于疑似晶状体相关葡萄膜炎,需紧急处理以避免永久性视力损害。建议:
尽早移除晶状体物质(如手术清除)
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和免疫抑制剂控制炎症
多学科协作:眼科医生主导,必要时请风湿免疫科会诊
临床价值:
裂隙灯检查是诊断的核心,结合病史可高度疑似
房水分析有助于确诊和排除感染
影像学检查评估并发症和指导治疗
建议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由眼科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和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