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慢性单纯性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如何鉴别诊断?
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方法
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需结合 症状评估、眼压测量、视神经检查、视野检查 和 前房角镜检查,以排除其他眼病并确认诊断。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人群)
1. 高危人群
年龄超过40岁
有青光眼家族史
高度近视
糖尿病或高血压患者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药物
2. 常见症状(早期可能无症状)
渐进性视力下降
周边视野缺损
眼痛或头痛(晚期可能出现)
二、眼压测量
1. 眼压检查
正常眼压范围:10-21 mmHg。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可能升高(>21 mmHg),但部分患者眼压正常(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方法:使用压平眼压计(如Goldmann眼压计)进行测量。
三、视神经检查
1. 眼底检查
视盘评估:检查视杯/视盘比(C/D比),正常≤0.3,青光眼时C/D比增大(>0.5)。
视神经纤维层缺损:使用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测变薄区域。
2. 影像学辅助
OCT:量化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帮助早期诊断。
眼底照相:记录视盘变化,用于随访比较。
四、视野检查
1. 自动视野计检查
典型表现:周边视野缺损,如弓形暗点或鼻侧阶梯。
方法:使用Humphrey或Octopus视野计进行标准自动 perimetry。
五、前房角镜检查
1. 角镜检查
目的:确认前房角开放,排除闭角型青光眼。
方法:使用裂隙灯和前房角镜直接观察,开角型青光眼前房角通常为宽角。
六、其他检查
1. 排除其他眼病
角膜厚度测量:中央角膜厚度影响眼压读数,薄角膜可能低估眼压。
全身疾病评估:检查糖尿病、高血压等,这些可能加重青光眼。
七、诊断标准总结
眼压升高或正常但伴有视神经损伤。
特征性视盘改变(如C/D比增大)。
视野缺损符合青光眼模式。
前房角开放,排除闭角型青光眼。
关键点
🔹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因为开角型青光眼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可导致不可逆视力丧失。
🔹 定期随访:确诊患者需每6-12个月复查眼压、视神经和视野。
🔹 治疗目标:降低眼压,减缓疾病进展。
建议:高危人群应 每年进行 comprehensive eye exam,包括眼压测量和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