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性巩膜炎(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莱姆病性巩膜炎是怎么回事?
莱姆病性巩膜炎的病因
莱姆病性巩膜炎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引起的,这是一种通过蜱虫叮咬传播的细菌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涉及感染过程和免疫反应。
1. 感染源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伯氏疏螺旋体,主要通过受感染的硬蜱(如黑腿蜱)叮咬传播给人类。
传播机制:蜱虫在叮咬时注入唾液中的螺旋体,进入人体血液循环,随后可能播散到眼部组织,包括巩膜。
2. 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
螺旋体感染触发机体的免疫应答,导致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巩膜组织。
这种炎症反应可引起巩膜血管炎和结缔组织损伤,表现为巩膜炎的症状,如眼红、疼痛和视力障碍。
3. 风险因素
地理因素:常见于莱姆病流行地区,如北美、欧洲和亚洲的某些森林和草地区域。
行为因素:户外活动(如徒步、露营)增加接触受感染蜱虫的风险。
未及时治疗:莱姆病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导致晚期并发症,包括眼部受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