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黑瘤)
脉络膜黑色素瘤如何鉴别诊断?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方法
脉络膜黑色素瘤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进行 活检或手术切除(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和临床表现
1. 高危人群
年龄:常见于中老年人(50-70岁)。
种族:白种人发病率较高。
家族史:有黑色素瘤家族史者风险增加。
眼部病变:如先天性眼色素痣。
2. 常见症状
视力模糊或视野缺损。
闪光感或飞蚊症。
眼痛或眼压升高(晚期症状)。
无症状(早期可能无表现)。
二、眼科检查
1. 眼底检查
直接或间接检眼镜:观察脉络膜肿块,典型表现为棕黑色或无色素的隆起病变。
特征:可能伴有视网膜脱离、出血或 orange pigment(脂褐素)。
2. 超声检查
B超:显示眼内实性肿块,低回声,内部可能有钙化。
A超:测量肿块高度和内部反射性,帮助区分良恶性。
3. 其他影像学检查
荧光血管造影(FA):显示肿瘤血管,早期高荧光,晚期渗漏。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更好显示脉络膜循环。
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评估视网膜层次和肿瘤影响。
三、影像学评估
1. MRI 或 CT
MRI:T1加权像高信号,T2加权像低信号,增强后强化。
CT:较少用,但可评估眼眶和转移。
2. 全身评估
胸部X光或CT:筛查肺转移。
腹部超声或CT:筛查肝转移(常见转移部位)。
骨扫描:如有症状,评估骨转移。
四、组织病理学检查(金标准)
1. 活检
细针穿刺活检(FNAB):微创,但可能取样误差。
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并分期。
2. 病理特征
细胞类型: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或混合型。
有丝分裂象:评估恶性程度。
免疫组化:HMB-45、S-100阳性。
五、鉴别诊断
疾病 | 特征 | 区分点 |
---|---|---|
脉络膜痣 | 良性,扁平,稳定 | 无生长,超声显示低风险特征 |
转移性肿瘤 | 多灶性,原发癌史 | 影像学显示多发病变 |
视网膜母细胞瘤 | 儿童常见,钙化 | 年龄和CT显示钙化 |
脉络膜血管瘤 | 红色,高血流 | FA显示早期充盈 |
六、诊断流程总结
症状和眼底检查初步怀疑。
超声和血管造影评估肿块特征。
MRI 或全身影像排除转移。
活检或手术病理确诊和分期。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至关重要,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 影像学检查 是非侵入性首选,但病理是金标准。
🔹 转移风险 高,需定期随访监测。
建议:出现视力变化或眼部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