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下新生血管)
脉络膜新生血管如何鉴别诊断?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方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特别是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荧光素血管造影(FA)。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评估(症状和体征)
1. 常见症状
视力下降:中心视力模糊或扭曲。
视物变形:直线看起来弯曲。
中心暗点:视野中心出现盲点。
色觉异常:颜色感知减弱。
2. 高危因素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最常见原因。
高度近视。
眼部创伤或炎症。
遗传因素。
二、影像学检查(核心诊断工具)
1.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典型表现:视网膜下或视网膜内高反射信号,提示新生血管膜。
优点:无创、高分辨率,可评估结构变化。
缺点:不能直接显示血流。
2. 荧光素血管造影(FA)
典型表现:早期高荧光(渗漏),晚期扩散,确认新生血管存在。
优点:金标准,可评估血管渗漏和活动性。
缺点:有创,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3. 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用于评估隐匿性或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优点:更好地显示脉络膜血管。
缺点:成本较高,使用较少。
三、其他辅助检查
1. 视力测试
评估视力损害程度。
2. Amsler网格测试
筛查视物变形。
3. 眼部超声
用于不透明介质时,评估眼后段。
四、诊断流程总结
症状评估:视力下降、变形等。
影像学确认:OCT和FA为主要工具。
分型诊断:基于FA结果,分为典型、隐匿性或混合型CNV。
排除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至关重要,可防止永久视力 loss。
🔹 OCT和FA 是诊断的核心,结合使用提高准确性。
🔹 治疗决策 基于CNV类型和活动性,常用抗VEGF药物。
建议:出现视力症状时,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