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参考耳鼻喉头颈外科学)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怎么回事?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病因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升高导致的视神经损伤疾病,主要病因与眼部解剖结构异常和房水循环障碍相关。
1. 解剖结构异常
浅前房和窄房角:眼球前房较浅,房角(虹膜与角膜之间的夹角)狭窄,容易导致虹膜根部堵塞房角,阻碍房水流出。
晶状体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晶状体增厚或前移,推挤虹膜向前,进一步加重房角狭窄。
虹膜高褶:虹膜根部位置异常,容易在瞳孔散大时阻塞房角。
2. 房水循环障碍
房水流出受阻:由于房角部分或间歇性关闭,房水无法正常通过小梁网排出,导致眼内压逐渐升高。
瞳孔阻滞:瞳孔区房水流通过程中受阻,虹膜向后膨隆,加剧房角关闭。
3. 诱发因素
年龄:多见于中老年人,因晶状体变化和眼部结构退化。
遗传因素:有家族史者患病风险增加,可能与遗传性眼部解剖特征相关。
远视眼:远视患者眼球较小,前房较浅,易发生房角狭窄。
药物影响:如使用散瞳剂或某些抗抑郁药,可能诱发瞳孔散大,导致房角关闭。
环境因素:在暗光环境下,瞳孔自然散大,可能触发房角关闭。
4. 疾病进展机制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通常进展缓慢,眼内压间歇性升高,长期导致视神经缺血和轴突损伤,最终引起视野缺损和视力丧失。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急性发作或不可逆性视力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