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慢性肠胃炎,慢性胃黏膜炎,胃络痛)
慢性胃炎怎样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预防并发症。治疗需根据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胆汁反流等)和病情严重程度个体化制定方案。
一、一般治疗
饮食调整:避免辛辣、油腻、过冷或过热食物,减少咖啡、酒精和碳酸饮料摄入。推荐小而频繁的餐食。
生活习惯:戒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保持规律作息。
二、药物治疗
1. 根除幽门螺杆菌(Hp)
方案:通常采用四联疗法(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铋剂),疗程10-14天。
抗生素选择: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四环素等,根据耐药性调整。
2. 抑制胃酸分泌
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适用于高酸或反流症状明显者。
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适用于轻中度症状。
3. 胃黏膜保护剂
铋剂:如枸橼酸铋钾,可形成保护层并抑制Hp。
硫糖铝:促进黏膜修复,适用于糜烂性胃炎。
4. 其他药物
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适用于腹胀、早饱症状。
抗抑郁/焦虑药:如小剂量阿米替林,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者。
三、中医治疗
辨证施治:如肝胃不和型用柴胡疏肝散,脾胃虚弱型用香砂六君子汤。
针灸:可选足三里、中脘等穴位改善症状。
四、手术治疗(极少需要)
仅适用于合并严重出血、穿孔或癌变风险极高者。
五、随访与监测
定期胃镜: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需每1-2年复查。
症状监测:如出现体重下降、黑便等警报症状,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