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纵隔炎(特发性纵隔纤维化)
慢性纵隔炎怎样治疗?
慢性纵隔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纵隔炎的治疗目标是 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防止并发症,并根据病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方案需个体化,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因制定。
一、药物治疗
1. 抗炎治疗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适用于活动性炎症期,可减轻炎症和纤维化。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用于轻症患者,缓解疼痛和炎症。
2. 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用于激素无效或依赖的患者,需监测副作用。
3. 抗生素
针对感染性纵隔炎: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结核性纵隔炎需抗结核治疗。
二、手术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纵隔引流术:用于脓肿或积液引流。
纤维化组织切除:解除对周围器官(如气管、食管)的压迫。
血管重建术:如纵隔纤维化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
三、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
对症治疗:如止痛、止咳等。
四、定期随访
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影像学检查(如CT、MRI)评估炎症和纤维化程度。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或手术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