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参考内科学)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怎么回事?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的病因
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该细菌通过飞沫传播,侵入人体后可引起严重的感染。
1. 病原体
脑膜炎奈瑟菌:
革兰阴性双球菌,有荚膜,根据荚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多个血清群(如A、B、C、W、X、Y等)。
B群和C群是发达国家常见的致病血清群,A群在非洲“脑膜炎带”地区流行。
2. 传播途径
飞沫传播:通过咳嗽、打喷嚏或密切接触(如接吻、共用餐具)传播。
携带者:约10%-20%的健康人群鼻咽部携带脑膜炎球菌,但不发病。
3. 易感因素
年龄:婴幼儿和青少年发病率较高。
免疫缺陷:如补体缺陷、脾功能不全者易感染。
拥挤环境:如学校、军营等集体生活场所易暴发流行。
季节:冬季和早春发病率较高。
4. 发病机制
细菌侵入鼻咽部黏膜后进入血流,引起败血症。
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导致化脓性脑膜炎。
细菌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导致休克、DIC和多器官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