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梗塞)
腔隙性脑梗死如何鉴别诊断?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方法
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常见症状
轻度偏瘫(单侧肢体无力)
感觉异常(单侧肢体麻木)
构音障碍(说话含糊不清)
共济失调(行走不稳)
2. 特点
症状通常较轻,且恢复较快。
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影像学检查中发现。
二、影像学检查
1. CT检查
典型表现:
小的低密度灶(直径<1.5cm)。
多位于基底节区、丘脑、脑桥等。
优点:快速、普及。
缺点:对小病灶敏感性较低。
2. MRI检查
典型表现:
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
DWI(弥散加权成像)高信号,ADC(表观弥散系数)低信号。
优点:对小病灶敏感性高,可早期诊断。
缺点:费用较高。
三、鉴别诊断
脑出血:CT高密度灶。
多发性硬化:MRI可见多发病灶,多位于白质。
脑肿瘤: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可有强化。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根据临床表现初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首选MRI)。
排除其他疾病。
关键点
🔹 早期诊断 对预后至关重要。
🔹 MRI 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金标准。
🔹 积极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可预防复发。
建议:有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者应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