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铅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由于铅对红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和生成减少。以下是其主要病因机制:
1. 铅对红细胞膜的直接影响
铅与红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和脂质结合,增加膜的脆性,使红细胞更容易在脾脏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被破坏。
2. 抑制血红素合成
铅抑制δ-氨基乙酰丙酸脱水酶(ALAD)和血红素合成酶(亚铁螯合酶),干扰血红素的合成。
血红素合成受阻导致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寿命缩短。
3. 影响红细胞代谢
铅干扰红细胞内的糖代谢,特别是抑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降低红细胞对氧化应激的抵抗力,导致溶血。
4. 骨髓抑制
铅直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减少红细胞的生成,加重贫血。
5. 铅暴露的来源
职业暴露:如电池制造、铅矿开采、焊接等行业的工人。
环境暴露:生活在含铅油漆老房子中的儿童,饮用含铅水管的水等。
其他:使用含铅的化妆品、传统药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