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参考妇科学与现代产科学)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如何鉴别诊断?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方法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排除其他肝病,通常在妊娠中晚期出现。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和病史
1. 典型症状
皮肤瘙痒:通常从手掌和脚底开始,可遍及全身,夜间加重。
黄疸:部分患者出现轻度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
其他症状:疲劳、恶心、食欲不振,但无发热或腹痛。
2. 高危因素
妊娠中晚期(通常在28周后)。
多胎妊娠或 既往ICP病史。
家族史:有胆汁淤积症家族史者风险增加。
二、实验室检查
1. 肝功能检查
总胆汁酸(TBA)升高:是关键指标,通常 >10 μmol/L(正常值<10 μmol/L)。
转氨酶(ALT、AST)轻度升高:通常为正常值的2-10倍。
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由于妊娠生理性升高,需谨慎解读。
胆红素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但通常轻度。
2. 其他检查
病毒性肝炎筛查:排除乙肝、丙肝等。
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如ANA、AMA,排除自身免疫性肝病。
超声检查:通常正常,用于排除胆道梗阻或其他肝病。
三、诊断标准
1. 主要标准
妊娠期出现无法解释的瘙痒。
总胆汁酸升高(TBA >10 μmol/L)。
2. 次要标准
转氨酶升高。
症状在分娩后迅速缓解。
3. 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等。
四、严重程度评估
1. 轻度ICP
TBA 10-40 μmol/L,症状较轻。
2. 重度ICP
TBA >40 μmol/L,或伴有明显黄疸、早产风险增加。
五、诊断流程总结
评估症状和病史:妊娠中晚期瘙痒为主。
实验室检查:重点测总胆汁酸和肝功能。
排除其他肝病:通过病毒筛查和影像学。
确认诊断:符合主要标准,且产后症状缓解。
关键点
🔹 ICP可增加胎儿风险,如早产、胎儿窘迫,需密切监测。
🔹 诊断后应及时治疗,常用熊去氧胆酸(UDCA)缓解症状。
🔹 产后随访:症状通常在分娩后48小时内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建议:妊娠期出现瘙痒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胆汁酸检测,以早期诊断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