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粥样栓塞(参考内科学)
肾动脉粥样栓塞如何鉴别诊断?
肾动脉粥样栓塞的诊断方法
肾动脉粥样栓塞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测,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临床表现
1. 症状
急性肾功能衰竭(突然出现的少尿或无尿)
高血压(难以控制的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加重)
腰痛(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
发热(低热,可能伴随感染症状)
2. 体征
肾区叩击痛
下肢水肿
皮肤网状青斑(少见,但具有特征性)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检查
血肌酐和尿素氮升高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提示动脉粥样栓塞)
乳酸脱氢酶(LDH)升高
2. 尿液检查
蛋白尿
血尿
嗜酸性粒细胞尿(少见,但具有诊断价值)
三、影像学检查
1. 肾脏超声
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
肾动脉血流减少或消失
2. CT或MRI血管造影
肾动脉狭窄或闭塞
肾脏梗死区域
3. 肾动脉造影(金标准)
直接显示肾动脉栓塞部位和程度
可同时进行介入治疗
四、诊断流程总结
高危患者筛查(如动脉粥样硬化病史、近期血管操作史)
临床表现评估(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等)
实验室检查(血肌酐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肾脏超声、CT/MRI血管造影)
确诊(肾动脉造影)
关键点
🔹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 肾动脉造影 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权衡其风险。
🔹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是重要的实验室线索。
建议:对于疑似病例,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和肾内科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