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原累积病(参考儿科学)
糖原累积病是怎么回事?
糖原累积病的主要病因
糖原累积病(Glycogen Storage Diseases, GSDs)是一组罕见的遗传性代谢疾病,由于糖原代谢相关酶的缺陷导致糖原在肝脏、肌肉等组织中异常累积。其病因主要是基因突变引起的酶缺乏或功能障碍。
1. 遗传因素
主要病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大多数类型),由父母双方携带突变基因传递给后代。
突变基因导致特定酶的活性降低或缺失,影响糖原的合成或分解。
例如,GSD I型(von Gierke病)由G6PC或SLC37A4基因突变引起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2. 酶缺陷类型
根据缺陷酶的不同,GSDs分为多种类型,常见包括:
(1)GSD I型(von Gierke病)
病因: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导致糖原无法转化为葡萄糖,累积在肝脏和肾脏。
(2)GSD II型(Pompe病)
病因:酸性α-葡萄糖苷酶缺乏,导致糖原在溶酶体中累积,影响肌肉和心脏。
(3)GSD III型(Cori病)
病因:脱支酶缺乏,导致糖原分支结构异常,累积在肝脏和肌肉。
(4)GSD IV型(Andersen病)
病因:分支酶缺乏,导致异常糖原累积,影响肝脏和神经系统。
(5)其他类型(如GSD V、VI、IX等)
涉及不同酶的缺陷,如肌磷酸化酶缺乏(GSD V)或肝磷酸化酶缺乏(GSD VI)。
3. 病理机制
酶缺陷导致糖原分解或合成障碍,引起低血糖、乳酸酸中毒等症状。
累积的糖原可能导致器官肿大(如肝肿大)、肌肉无力或心脏问题。
4. 诱发因素
禁食或饥饿:可能加剧低血糖发作。
感染或应激:增加代谢需求,加重症状。
饮食不当:高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暂时缓解但无法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