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参考内科学)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回事?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的病因
铜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铜离子过量,导致红细胞膜损伤和血红蛋白变性,进而引发溶血。其主要病因包括:
1. 遗传性疾病
威尔逊病(Wilson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导致铜在肝脏和其他组织中积累,最终释放入血,引起溶血。
2. 环境暴露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铜粉尘或铜盐的工人,如矿工、电镀工人等。
饮用水污染:饮用含铜量过高的水,如铜管老化释放的铜离子。
3. 医源性因素
铜补充剂过量:长期或过量服用含铜的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
医疗器械:如铜制宫内节育器(IUD)释放的铜离子。
4. 其他原因
急性铜中毒:误服大量铜盐(如硫酸铜)。
慢性肝病:如肝硬化,导致铜代谢障碍,血铜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