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外瘘(参考内科学)
胃肠道外瘘怎样治疗?
胃肠道外瘘的治疗方法
胃肠道外瘘的治疗需要综合评估瘘的性质、位置、输出量以及患者的全身状况,采取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治疗目标是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失衡、营养支持,以及促进瘘的自愈或通过手术修复。
一、非手术治疗
1. 控制感染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
引流:确保瘘口周围充分引流,避免脓肿形成。
2. 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PN):在肠道功能未恢复前,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EN):尽可能通过远离瘘口的肠段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3. 减少瘘输出
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可减少消化液分泌,降低瘘输出量。
质子泵抑制剂(PPI):减少胃酸分泌,适用于高位瘘。
二、手术治疗
当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存在特定适应症时,考虑手术治疗。
1. 手术适应症
瘘管不愈合,持续超过6-8周。
存在远端肠梗阻。
瘘口周围感染控制不佳。
2. 手术方式
瘘管切除+肠吻合术:适用于局部炎症轻、肠管条件好的患者。
肠造口术:在严重感染或肠管条件差时,先行肠造口,二期修复。
三、其他治疗
皮肤护理:保护瘘口周围皮肤,避免腐蚀和感染。
心理支持:长期瘘管患者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需给予心理支持。
四、预后与随访
大多数胃肠道外瘘在适当的非手术治疗下可自愈。
需要定期随访,评估瘘的愈合情况和营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