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缺乏病(维生素K缺乏症,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
维生素K缺乏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维生素K缺乏病的检查项目全解析
维生素K缺乏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以下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案:
一、基础筛查项目
凝血功能检查
必查指标: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通常正常或轻度延长
TT(凝血酶时间)正常
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检测
因子II、VII、IX、X活性降低
蛋白C、蛋白S活性降低
二、特殊检查
维生素K水平测定
血浆维生素K1水平降低
尿中维生素K代谢物(如2-甲基-1,4-萘醌)减少
PIVKA-II检测
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水平升高,是维生素K缺乏的特异性指标
三、其他相关检查
肝功能检查
评估肝脏合成功能,排除肝病导致的维生素K代谢异常
胆汁酸检查
胆汁淤积可导致维生素K吸收障碍
四、检查注意事项
样本采集:
凝血功能检查需使用枸橼酸钠抗凝管
避免溶血和脂血影响检测结果
临床评估:
结合患者用药史(如华法林)、饮食史和疾病史
新生儿需特别注意母乳喂养史
重点提示:对于疑似维生素K缺乏的新生儿,应紧急补充维生素K,同时进行相关检查。
临床价值:
PIVKA-II是早期诊断维生素K缺乏的敏感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快速简便,适合急诊筛查
维生素K水平测定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
建议根据临床表现和初步检查结果,由专科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