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舟状骨骨折(参考外科学)
腕舟状骨骨折怎样治疗?
腕舟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
腕舟状骨骨折是手腕部常见的骨折类型,治疗需根据骨折的稳定性、移位程度和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目标是促进愈合、恢复功能并预防并发症如骨不连或坏死。
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无移位或稳定性骨折)
1. 石膏固定
长臂或短臂石膏:通常使用长臂石膏固定6-8周,以限制手腕和肘部活动,确保骨折稳定。
定期复查:每2-4周进行X光检查,监测愈合情况,必要时调整固定时间。
2. 康复指导
早期活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指和肩部活动,预防僵硬。
避免负重:骨折期间避免手腕承重活动。
二、手术治疗(适用于移位、不稳定或延迟愈合的骨折)
1. 内固定术
螺钉固定:常用Herbert螺钉或空心螺钉进行内固定,提供稳定支持,促进愈合。
手术入路:可通过掌侧或背侧切口,根据骨折位置选择。
2. 骨移植
适用于骨不连或缺血性坏死:从髂骨或其他部位取骨移植,改善血供和愈合。
3. 术后管理
石膏或支具固定:术后需固定数周,保护手术部位。
康复训练:逐渐进行手腕活动度和力量训练,通常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
三、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骨不连:发生率较高,需早期干预,如手术固定或骨移植。
缺血性坏死:舟状骨血供差,易发生坏死,治疗包括减压术或关节融合。
关节炎: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腕关节炎,需对症处理或手术。
四、康复与随访
定期随访:治疗后每4-6周复查X光,评估愈合进度。
功能恢复:康复期持续3-6个月,包括渐进性活动和职业 therapy。
生活方式调整:避免高风险活动,如接触性运动,直至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