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巨肠,无神经节细胞症,希尔施普龙病)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如何鉴别诊断?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方法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的诊断需结合 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直肠测压,必要时进行 直肠活检(金标准)。以下是详细的诊断流程:
一、初步筛查(高危因素和症状)
1. 高危因素
家族史:约10-20%的病例有家族遗传背景。
性别: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约4:1)。
相关综合征:如Down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患者风险增加。
2. 常见症状
新生儿期:胎粪排出延迟(超过24-48小时)、腹胀、呕吐、喂养困难。
婴儿和儿童期:慢性便秘、腹胀、生长迟缓、反复肠梗阻。
二、体格检查
1. 腹部检查
腹部膨隆,可触及粪块或扩张的肠管。
2. 直肠指检
直肠壶腹空虚,拔指后可能有爆发性排气或排便(“爆炸征”)。
三、影像学检查
1. 腹部X线平片
表现:结肠扩张、气液平面,提示低位肠梗阻。
优点:快速、无创,常用于急诊评估。
2. 钡剂灌肠造影
典型表现:狭窄段(无神经节细胞段)与扩张段(近端正常肠管)之间的“移行区”。
优点:可视化解剖异常,是重要筛查工具。
缺点:对短段型巨结肠可能不敏感。
四、功能检查
1. 直肠测压
评估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缺失,是诊断的关键功能测试。
优点:无创、高敏感性,适用于婴儿和儿童。
缺点:需要 specialized equipment and expertise.
五、组织学检查(金标准)
1. 直肠活检
方法:全层或 suction biopsy,检查神经节细胞缺失和神经纤维增生。
适用情况:当其他检查结果不明确或怀疑短段型时。
优点:确诊率高,可明确病变范围。
缺点:侵入性,有出血、感染风险。
六、诊断流程总结
临床评估:基于症状和体格检查,尤其新生儿胎粪排出延迟。
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和钡剂灌肠以识别解剖异常。
功能测试:直肠测压评估RAIR缺失。
确诊:直肠活检证实神经节细胞缺失。
关键点
🔹 早期诊断至关重要,可预防并发症如 enterocolitis.
🔹 钡剂灌肠和直肠测压 是常用筛查方法,但活检是金标准。
🔹 治疗 通常涉及手术切除无神经节肠段。
建议:对有症状的新生儿或儿童,应及时就医进行综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