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病因
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引起的皮肤和眼白发黄现象。其病因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大类。
1. 生理性黄疸
主要病因: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胆红素代谢能力有限。
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7-10天自然消退。
多见于足月儿,胆红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2mg/dL。
2. 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出生后24小时内)、进展快、程度重或持续时间长,常见病因包括:
(1)溶血性疾病
ABO或Rh血型不合:母体与胎儿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遗传性溶血病。
(2)感染
新生儿败血症、TORCH感染(如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可导致黄疸。
(3)胆道闭锁
胆道系统发育异常导致胆汁排泄受阻,引起黄疸。
(4)母乳性黄疸
母乳中含有某些物质可能抑制胆红素代谢,导致黄疸持续时间延长。
(5)其他
早产儿:肝脏功能更不成熟,黄疸更常见且更严重。
遗传代谢性疾病: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药物: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