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水肿(新生儿浮肿)
新生儿水肿是怎么回事?
新生儿水肿的主要病因
新生儿水肿是指新生儿体内液体积聚过多,导致组织肿胀的现象。其病因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生理性水肿
新生儿出生后2-3天内可能出现轻度水肿,尤其是早产儿,通常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消退。
2. 病理性水肿
(1)心血管系统疾病
先天性心脏病:如左心发育不全综合征、大动脉转位等,导致心力衰竭,引起水肿。
心律失常: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水肿。
(2)肾脏疾病
先天性肾病综合征: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异常,导致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引起水肿。
肾静脉血栓:多见于脱水或高凝状态的新生儿,导致肾脏血流受阻,引起水肿。
(3)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代谢率降低,引起粘液性水肿。
糖尿病母亲的婴儿:由于母体高血糖影响胎儿胰岛素分泌,出生后可能出现低血糖和水肿。
(4)感染性疾病
败血症:严重感染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水肿。
先天性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可导致肝脾肿大和水肿。
(5)血液系统疾病
溶血性疾病:如Rh血型不合溶血病,导致贫血和心力衰竭,引起水肿。
新生儿出血症:严重出血导致低血容量和休克,引起水肿。
(6)其他原因
淋巴系统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淋巴管扩张症,导致淋巴回流受阻,引起水肿。
药物或毒素影响:某些药物或毒素可能通过影响心脏、肾脏或血管功能,导致水肿。
3. 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代谢缺陷:如糖原累积病、黏多糖病等,由于代谢异常导致器官功能受损,引起水肿。
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特纳综合征等,可能伴有心脏或肾脏畸形,导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