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肠病(参考内科学)
血吸虫肠病是怎么回事?
血吸虫肠病的主要病因
血吸虫肠病是由血吸虫(Schistosoma)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淡水而感染。以下是其主要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1. 血吸虫种类
不同种类的血吸虫会导致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其中与肠病相关的主要是: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主要分布在亚洲,尤其是中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主要分布在非洲、中东、加勒比海地区和南美洲。
2. 传播途径
血吸虫肠病的传播需要以下环节:
(1)中间宿主
血吸虫的幼虫(尾蚴)在淡水螺(如钉螺)体内发育。
(2)终宿主
人类或其他哺乳动物接触含有尾蚴的淡水时,尾蚴穿透皮肤进入体内。
(3)感染途径
皮肤接触:游泳、洗衣、捕鱼等活动中接触疫水。
饮用未处理的水:含有尾蚴的水被误饮。
3. 病理机制
血吸虫在人体内的生命周期:
尾蚴进入人体后,发育为童虫,随血流到达门静脉系统。
成虫在肠系膜静脉产卵,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或沉积在肠壁,引起炎症和纤维化。
4. 高危因素
居住或旅行于流行区:如非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农村地区。
职业暴露:农民、渔民等经常接触淡水的人群。
缺乏清洁水源: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更容易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