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性高尿酸血症(参考内科学)
遗传性高尿酸血症是怎么回事?
遗传性高尿酸血症的主要病因
遗传性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尿酸代谢异常,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主要与嘌呤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或转运蛋白异常有关。
1. 嘌呤代谢酶缺陷
(1)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缺乏症
Lesch-Nyhan综合征:由HGPRT基因完全缺乏引起,导致嘌呤回收减少,尿酸生成增加,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部分HGPRT缺乏: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2)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PRPS)过度活性
PRPS基因突变导致酶活性增强,促进嘌呤从头合成,增加尿酸产生。
常见于X连锁遗传,男性多发,表现为早发性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2. 尿酸排泄相关基因突变
(1)尿酸转运蛋白异常
URAT1(SLC22A12基因)突变: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尿酸升高。
ABCG2基因突变:影响肠道和肾脏的尿酸排泄功能,增加高尿酸血症风险。
(2)其他转运蛋白缺陷
如GLUT9(SLC2A9基因)突变,影响尿酸在肾脏的处理,常见于家族性高尿酸血症。
3. 多基因遗传因素
许多高尿酸血症病例涉及多个基因的微小变异,与环境因素(如饮食、肥胖)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
例如,某些人群的遗传背景使其更容易在摄入高嘌呤食物后发展高尿酸血症。
4. 其他罕见遗传综合征
家族性幼年性高尿酸血症肾病(FJHN):与UMOD基因突变相关,导致尿酸排泄障碍和肾脏疾病。
糖原贮积病类型I:由G6PC或SLC37A4基因突变引起,伴有乳酸酸中毒和高尿酸血症。
